-
李增軍 2008-07-13 19:35:42 | 重慶市 其他專業(yè) | 1774查看 7回答
次梁的箍筋個數(shù) 怎么算的m
次梁的箍筋個數(shù) 怎么算的.此梁長(軸線長)8700毫米..中間遇到3更主梁(都是200寬的).是這樣酸的嗎,如下:8700-100(上邊梁的寬的一半)-100(下邊梁的寬的一半)-50(箍筋起點距梁的距離)-50(箍筋終點距梁的距離)-200*3(3更主梁的寬度)-50*2*3(箍筋起點距梁的距離)=7500.7500/200=38+1=39更,怎么軟件算出的是45更問題補充:都是@200.是每一節(jié)單獨算嗎?
全部回答
(7)
首答僅用{{minutesHtml}}
-
已采納每一跨獨算.,就是手工算也是如些算的.你可以手算來復核一下軟件算的. 因為中間三根當梁的斷面我不知道,所以就算不出來.你復核一下吧. 主次梁相交.主梁的箍筋算通.次的箍筋算至主梁外側.
2008-07-13 20:33:50
-
要分跨畫,每跨都需加1根,如果你是通過畫的,就的在跨設置中,設置梁支座,這樣就對了
2008-07-13 21:01:12
-
你要分跨算不能拉通算 每跨都需要加一個 你點箍筋個數(shù)那個數(shù)字里面有個數(shù)的計算式你可以看看
2008-07-13 19:47:59
-
通算了,你沒有設置中間支座,是以一跨計算的,將中間兩個主梁設置為支座就不一樣了,你試試。
2008-07-13 19:51:14
-
算出的39根沒有加次加筋的箍筋個數(shù)。你看你是否在次梁加筋中輸入了6的情況。
2008-07-13 19:54:59
-
你可以點開根數(shù)45那個地方 會出現(xiàn)一個計算式,如果算了附加箍筋的話 里面會在后面加上附加筋的數(shù)量,不是按間距計算出來的 再就是你看主梁的原位標注的表格里有沒有出現(xiàn)了次梁寬度和次梁加筋的根數(shù) 前提時你在計算設置時已經(jīng)設置的次梁加筋根數(shù)
2008-07-13 20:14:16
-
與梁相交的地方是不扣箍筋的
2008-07-13 20:30:34
還有0條追問正在審核中,請稍后回來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