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龍王 2012-10-26 14:14:09 | 河南省 其他專業(yè) | 923查看 1回答
懸挑現(xiàn)澆鋼筋混凝土異形柱施工技術----技術交底
懸挑現(xiàn)澆鋼筋混凝土異形柱施工技術----技術交底
全部回答
(1)
首答僅用{{minutesHtml}}
-
已采納
懸挑現(xiàn)澆鋼筋混凝土異形柱施工技術----技術交底
第1章 施工程序(17m以上部分)
定位測設控制線→搭設底模支承腳手架→拼裝底?!顚?/strong>,彎曲加工,綁扎箍筋(同時綁扎欄板梁鋼筋)→合柱身側(cè)模、頂模→校核柱??臻g位置(水平、標高、垂直度)→模板加固,加設支承和斜拉卸荷鋼絲繩→再次校核模板空間位置→澆筑柱身混凝土→澆筑欄板梁混凝土。
第2章 測量定位
異形柱(Z6、Z6a、Z7)位于⑤軸,從二層8m位置逐漸開始單向變形,到17m處開始雙向變形。柱身截面最大長度為2.836m,相當1層樓高,且在28.538m處為球形網(wǎng)架支承端(圖3-15-2)。柱身的北側(cè)是大型傾斜式玻璃幕墻,因此柱身斷面變形、豎向標高和側(cè)面垂直度等都必須具備很高的測定精度。
第1節(jié) 柱身底模的測設定位
在二層⑤軸以南懸挑平臺上測設底??刂凭€(圖3-15-3)。控制線從⑤軸開始計量,東西拉通,分別注明每一條控制線所指定的標高位置,如25m處底??刂凭€為1850+3127=4977。頂??刂凭€要根據(jù)底模位置和控制線圖用水平尺向北反量,測定時必須保證尺身的水平度,如25m處頂模位置應從底模向北反量2.402m。為保證測設精度,在柱身19m、23m和28.538m部位拉鋼絲通線(水平方向)進行校核。
第2節(jié) 柱身垂直度控制
柱身截面長度大,為防止側(cè)向扭曲變形,必須雙向同測同控,即分別在北側(cè)17m屋面上和l2m南側(cè)展覽平臺上用2臺經(jīng)緯儀同時挑線校正。
第3章 模板工程
模板采用組合鋼模和木模拼制,柱箍用?48鋼管,緊固螺栓為?20鋼筋,另加50×100方鋼大龍骨。
為保證柱身幾何尺寸,控制折線角度的變化,在17m處用50厚木板預拼底角模。從底角模開始,垂直于底角模斜邊方向向上用小鋼模逐層拼裝,在靠柱身兩側(cè)變截面位置,根據(jù)幾何尺寸,用木板拼制小角模封堵嚴密。柱箍必須垂直于底模方向安裝,縱向間距為800~900mm。在柱箍外側(cè)沿柱身長度方向設置3道通長方鋼,以增強柱模的整體剛度,沿方鋼長度方向每800~900mm設1根穿柱緊固螺栓(圖3-15-4)。
模板拼裝前放1:1大樣進行預拼,側(cè)向預留孔洞。角模位置應精確標注,預拼經(jīng)檢查合格后,方可正式拼制。現(xiàn)場拼裝必須由底模開始,從2層平臺根據(jù)標高分段吊線,找出底模位置,經(jīng)校核固定后,方可根據(jù)底模支設側(cè)模和頂模。
第4章 鋼筋工程
主筋連接全部采用套管式軸向擠壓接頭技術,對接位置必須錯開彎折點1400mm。
待底模拼裝后,根據(jù)底模和保護層厚度確定各排主筋傾斜角度,采用1t倒鏈雙向牽拉,必須從南向北逐排進行彎折。
主筋固定的方法是,將橫筋按主筋間距與箍筋點焊牢固,然后將主筋均勻排開,逐根綁牢(圖3-l5-5)。
懸挑部分柱子的箍筋采用對接開口套,對接位置要相互錯開,對接處采用搭接焊,焊縫長10d(圖3-15四1)。
第5章 混凝土工程
l.17m以下柱身混凝土設水平施工縫。在同層框架梁下皮以下100mm,從17m至28.538m不設水平施工縫。柱身一次澆筑成型,柱身與水平側(cè)梁相交時的垂直施工縫設在梁跨中l(wèi)/3范圍內(nèi)。
由東、少西兩側(cè)對稱逐根澆筑柱身混凝土,然后由下至上逐層澆筑水平欄板梁。
17m以上柱身混凝土采用吊斗一次澆筑成型,每根柱澆筑時間實用6h。由于落差為10m,超過規(guī)范混房要求,因此必須加串管,以防止混凝土離析。另外,由于柱身過長,且呈傾斜狀,振搗棒在柱身內(nèi)不能垂直插入,振搗范圍小,所以必須在棒身上綁扎硬木桿,以便于調(diào)整棒身方位,增加振搗范圍,振搗棒應一次插到底,每次同時插3~4根,然后隨混凝土澆筑逐漸拔出(圖3-15-6)。
2012-10-26 14:14:09
還有0條追問正在審核中,請稍后回來查看